您好,欢迎来到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考古新发现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
    0373-2023530
    传真:
    0373-2023530
    邮箱:
    xinxiangkaogu@qq.com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健康路61号
    考古新发现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新发现

    豫北新乡地区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相关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21 人气:1134

    豫北新乡地区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相关问题探讨

    李慧萍  

    豫北新乡地区古为牧野之地,位于中原核心地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特别适宜人类居住与生活。其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中华文明诞生地之一,必然保留下来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时代涵盖了自新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本文仅就豫北新乡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并推动学术界对该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的深入研究。

     图片1.png

     

     

    一、豫北新乡地区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

    根据目前考古调查及已发掘情况,豫北新乡地区龙山文化聚落遗址分布广泛,已知有51处。解放后为配合国家建设工程和城乡基本建设,考古调查或者发掘了10余处龙山文化聚落遗址。如:1956年8月、1957年4月,河南省新乡专署文化局对卫河滞洪工程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获嘉县三位营和王官营两处龙山文化遗址(实际上这两处遗址位于辉县市境内)【1】;1982年4—6月,新乡地区文管会对新乡县洛丝潭村(现归新乡市卫滨区)遭窑厂起土破坏的络丝潭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60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时期、龙山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发现了一批龙山文化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基、排水沟等遗迹【2】;2002年3-4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龙山文化遗迹遗物【3】(图版一;图二);1994年,新乡市文物工作队(现更名为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京珠高速公路建设,对卫辉市倪湾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米,发现了龙山时期房屋遗迹和遗物【4】(图八));1984-1985年,新乡地区文管会对辉县市丰城(凤头岗)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并采集了一批遗物【5】;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基本建设,对新乡县后高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 325 平方米,发现了一批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和遗物【6】(图三、图四);1992-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辉县市孟庄镇电力建设,对孟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这个遗址文化堆积丰厚,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尤为显著的是在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当时河南省境内面积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7】(图版二;图五),引起了考古界轰动,该考古发现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8】;1998年春季,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对长垣县宜丘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及房屋基址等遗迹【9】(图版三;图六、图七)。

    这些龙山文化遗址虽然数量不少,在新乡地区的东南西北中县市区都有分布,但是分布不均,且主要分布在沿河岸及地表水丰富、沼泽丰盛的岗台地域。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等地发现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受黄河多次翻滚、遗址可能被掩埋于黄沙之下,不容易被调查发现(图一)。

    图片2.png


     

    二、 新乡地区聚落文化之内涵

    从考古调查及考古发掘的材料看,新乡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的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二期,即早期和晚期。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聚落遗址发现数量较少,仅有新乡县洛丝潭遗址、后高庄遗址、辉县孟庄遗址三处。这三处遗址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应属于同一种文化范畴。豫北新乡地区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东南麓地带,是多种考古学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因此其文化面貌既有豫北安阳后岗【10】、豫东王油坊文化类型因素【11】,又有庙底沟二期和郑州大河村龙山文化早期因素【12】。

    新乡地区龙山文化早期遗址中,虽然同属于一种文化类型,但是也有差异。如后高庄遗址流行的花边口沿罐,在洛丝潭遗址和孟庄遗址几乎不见。这应该是族属不同创造的独特因素。虽然新乡龙山早期文化受豫东王油坊类型、豫西庙底沟二期、豫中大河村龙山早期文化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在整个新乡龙山早期文化遗存中所占的量并不大,其主流仍然是新乡当地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发展而来的豫北文化类型【13】。到新乡龙山文化晚期,其聚落遗址数量剧增。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数量达到五十余处,资料比较丰富。整体上这一时期聚落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以孟庄遗址为例,既有与后岗类型的相互影响,也有与山东龙山文化的交流。但是孟庄龙山文化更是影响了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14】。

    考古和发掘资料表明:以孟庄遗址为代表的新乡龙山文化,其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因而有专家学者认为新乡龙山文化具有“与周边龙山文化类型既有联系又无法归入任何一个类型,其自身特征突出,可以考虑将其另立一个类型——孟庄类型。它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南麓,北至林州,南到武陟,西至焦作、沁阳,东达新乡至濮阳以西地区”【15】。巧的是这一文化类型的分布,与文献记载和传说中的共工氏族居住地及活动范围一致【16】。徐旭生先生就认为辉县就是中国氏族社会末期共工氏族所居之地【17】。而孟庄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城址,是豫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城址,这与文件记载的 “共工台”及共工氏族强大的势力和身份相一致。因此新乡龙山文化或可以称为新乡共工文化。

    从新乡龙山文化聚落分布上可以看出,新乡龙山文化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卫河沿岸二级台地和地上水丰富、沼泽饶盛的岗地。印证了距今5000年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带南移,当时胡泊水面缩小、沼泽化加快,“使这一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可供人类利用土地面积有所扩大”,“龙山时期积水面积已有收缩,一些原来由于积水或易受水害的地区此时已变得易于居住”【18】。

     

    三、聚落分布特征

    根据新乡地区龙山文化遗址调查和考古发掘情况,我们把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的遗址称为大型遗址 ,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称为中型遗址,10万平方米以下的称为小型遗址。新乡龙山文化遗址分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大中型遗址多分布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山前冲积平原和地下水丰富的岗地。如孟庄遗址就坐落在太行山东南麓孟庄镇东侧第三级地貌台阶的山前冲积平原,属于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特大型遗址;获嘉县同盟山遗址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也属于大型遗址,它坐落在卫河南岸地上水丰富的岗地上;新乡市鲁堡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属于大型遗址,坐落在太行山南麓属新乡市凤泉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山前台地上(图版四);获嘉县大张卜龙山文化遗址面积21万平方米,属于中型遗址,坐落在卫河与黄河间地上水丰富的岗地上。

    (二)、小型遗址一般在卫河沿岸和大中型遗址周边分布,形成了大中小三类遗址以金字塔模式的等级分布。如同盟山遗址周边分布着店后营遗址(4万平方)、东张巨遗址(1.7万平方米)、羊二庄遗址(1.05万平方米)、大清遗址(9万平方米)、大张卜遗址(21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同盟山遗址为核心的族属聚落群;新乡位于卫河上游,沿卫河两岸密布着南高村遗址、高湾遗址、西曲里遗址、临清店遗址、朱庄屯遗址、中马坊遗址、杨岗遗址、东板桥遗址等面积从数百至数万平方米不等的小型遗址,形成了沿卫河上游分布的聚落群。

    (三)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看新乡龙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从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看,新乡龙山早期文化遗址仅有三处,即孟庄遗址、洛丝潭遗址和后高庄遗址。孟庄、洛丝潭遗址皆为龙山早期文化遗存下叠压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有着直接的承袭关系。也就是说,新乡龙山文化的来源是承袭新乡仰韶晚期文化,是由新乡当地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发展而来。到了新乡龙山文化中晚期,因气候变化,聚落群迅速向沿河二级台地和地上水资源丰富的岗地扩张,人口数量剧增,聚落发展较快。胡泊缩小、河流水位下降,大自然变化出来大量肥沃土地,足以支撑部落人口发展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乡地区绝大多数龙山晚期文化之上直接叠压的是新乡辉卫型先商文化(有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因素),如孟庄遗址、李大召遗址、同盟山遗址、宜丘遗址等。这表明新乡龙山文化直接被先商文化(辉卫型)取代。这样,新乡龙山文化来源及最后新乡龙山文化的去向就有了一个较完整的链条。

     

    四、聚落群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及,我们把新乡龙山文化聚落分为三级,即大型聚落、中型聚落、小型聚落。依据大型聚落和周边中小型聚落的关系,新乡龙山文化聚落分为:孟庄、盟山、李大召、耿村四个聚落群。

    (一) 孟庄龙山文化聚落群

    以孟庄遗址(特大型聚落)为核心,同周围鲁堡遗址(大型聚落)及何屯遗址、丰城遗址、东板桥遗址、芳兰遗址、河洼遗址、大北程遗址、大麻村遗址、三位营遗址、花木遗址、苗固遗址、峪河遗址、南村遗址、王官营遗址等小型遗址围绕而形成孟庄龙山文化聚落群。孟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晚期的城址,城内发现了房基16座,均为地面式建筑,分为长方形、圆形两种,居住面多经火烧并涂抹有白灰,居住面周边圆形柱洞周边底部用料姜石掺杂碎陶片砸成磉墩,城内发现水井四眼,且发现灰坑数量较多,以圆形、椭圆形、方形为主。坑壁较规整,可见多数为储存食物的窑穴;鲁堡遗址位于孟庄遗址东南约 7公里,为大型遗址,在2017年上半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院考古调查中发现有较大面积的活动面(广场、路土)及数量较多的骨器等遗迹遗物等。这里应该有一处较正规的龙山文化时期骨器作坊;何屯遗址为小型偏大遗址。1995年秋季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位于何屯遗址南部边缘的新乡火电厂家属院建设时,在发掘区曾发现两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基和一段环濠遗迹,应该是何屯聚落先民创造的文化遗迹。

     

    (二)同盟山龙山文化聚落群

    以同盟山龙山文化遗址(大型聚落)为核心,周围由大张卜遗址(中型聚落)及店后营遗址、大清遗址、羊二庄遗址、东张巨遗址等小型遗址围绕而形成的同盟山龙山文化聚落群。

     

    (三)李大召龙山文化聚落群

    以李大召遗址(中型聚落)为核心,周围由张固城遗址、洛丝潭遗址、后高庄遗址、岗头遗址、藏营遗址、马小营遗址、杨岗遗址、中马坊遗址、朱庄屯遗址、临清店遗址、西曲里遗址等小型聚落环绕而形成的李大召龙山文化聚落群。李大召遗址发现半地穴房基、灰坑等。洛丝潭遗址龙山早期遗存中发现一段较规整的水沟,当为聚落排水设施,晚期遗存中发现圆形半地穴式房基。

     

    (四)耿村遗址聚落群

    以耿村遗址(中型聚落)为核心,周围由苏坟遗址、青岗遗址、青岗南遗址、宜丘遗址、寺谷遗址、书院遗址、青堆遗址、小冈遗址、大岗遗址等小型遗址围绕而形成的龙山文化聚落群。耿村遗址在1992年配合修建长垣新城道路发掘汉墓时发现一段龙山时期的板筑城墙,由集束棍夯打的夯窝,夯窝直径4-5厘米。宜丘遗址发现圆形半地穴房基、灰坑等,发现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

     

    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发现在地上水丰富的岗台上建立的李大召、宜丘聚落皆出土有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而处于山前台地的孟庄遗址等却少见这类器物。表明龙山文化时期聚落的自然环境引领生活方式,近河、近湖泊、地上水丰富的聚落除农耕生产外,渔猎活动是其主要的食物补充。

    新乡龙山文化,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在上承仰韶文化,下启华夏统一国家夏的建立这一社会激荡变革、文明诞生的历史时期,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原文明的发生、发展。

    新乡龙山文化聚落群中那些大中型核心聚落随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并没有消亡,而是演变成为夏商周时期主要的城邑,如孟庄龙山文化聚落群的核心聚落孟庄遗址龙山城成为夏商时期的共邑;同盟山龙山文化聚落群的核心聚落同盟山遗址成为夏商周时期著名的宁邑;耿村龙山文化聚落群的核心聚落耿村遗址成为夏商周时期的蒲邑。正是因为这些古老而又有活力的城邑,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实现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附表)

    图片3.png

     

    注释:

    1】李德宝《河南卫河滞洪工程中的考古调查简报》,《考古通讯》1952年第2期。

    2】刘习祥、汪秀峰《新乡县洛丝潭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2期。

    3】韩国河、李峰、赵海洲《新乡李大召遗址试掘简报》,《中原文物》2005年第3期。

    4】刘习祥、李慧萍、何林《河南卫辉市倪湾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第3期。

    5】刘习祥《河南辉县丰城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9年第3期。

    6】刘习祥、王春玲、冯德仁《河南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掘报告》,《中原文物》2007年第3期。

    7】袁广阔、潘伟斌、杨文胜、贺惠陆等《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3期。

    8】《199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中国文物报》1995年11月29日第1版。

    9】李锋、陈旭、李友谋、贺惠陆等《河南长垣宜丘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05年第2期。

    10】同【7】。

    11】袁广阔《孟庄龙山文化遗存研究》,《考古》2000年第3期。

    12】同【6】。

    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辉县孟庄》,中州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14】同【13】。

    15】同【11】。

    16】方韬(注)《山海经》中华书局2016年3月。

    17】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年。

    18】曹兵武《河南辉县及其附近地区环境考古研究》,《华夏考古》1994年第3期。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电话:0373-2023530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健康路61号  邮箱:xinxiangkaogu@qq.com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20008657号-1 版权所有: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统计代码放置